厦门信用修复"零跑动"改革再提速:20条硬核举措打造民营经济"暖心港湾"
改革背景:破解信用修复"多头跑"痛点
针对民营企业反映集中的"信用修复流程繁琐、材料重复提交、修复周期长"等难题,厦门市市场监管局深入调研发现:全市年均约有3000家企业因行政处罚记录影响招投标、融资授信等业务,传统修复模式平均需往返3个部门、提交7份材料、耗时15个工作日。为此,厦门市以"减环节、减材料、减时限"为目标,推出《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》20条,其中信用修复"一趟不用跑"改革成为最大亮点。
信用修复"极简模式":全流程数字化革新
一、智能秒办:"即申即解"全国领先
*一键修复:升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,自动抓取行政处罚、经营异常等信用信息,系统智能判定修复资格。企业通过"厦门市商事主体登记及信用信息公示平台"在线提交申请后,符合条件的当场完成信用修复,无需人工审核。
*材料免交:打通市场监管、税务、司法等8个部门数据壁垒,自动获取处罚决定书、缴款凭证等佐证材料,企业仅需确认信息无误即可提交,申请材料从7份压缩至0份。
*时效升级:将一般行政处罚修复时限从15个工作日压缩至即时办结,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修复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3个月,今年以来已为1200余家企业提供"秒级修复"服务。
二、精准分类:信用管理"千企千面"
*动态评级:依托升级后的信用风险分类系统,将企业划分为A(低风险)、B(中低风险)、C(中高风险)、D(高风险)四类,对A类企业实施"无事不扰",对D类企业重点监管。
*靶向修复:针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,提供差异化修复指引。例如,对首次轻微违法企业,自动推送《信用修复告知书》;对高频失信企业,开展"一对一"信用培训。
营商环境"组合拳":全链条服务赋能
一、准入准营"承诺即入"
*立法护航:以特区法规形式固化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,企业作出信用承诺后即可开展经营活动,事后监管发现虚假承诺再依法处置。
*非禁即入:全面落实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,取消民营资本准入限制条款12项,在生物医药、集成电路等领域试点"负面清单外无需审批"。
二、融资纾困"金融活水"
*特色信贷:推广"鹭质贷"质量信贷产品,企业凭质量荣誉、标准制定等无形资产最高可获1000万元信用贷款;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,实现全流程无纸化登记,专利质押融资金额同比增长40%。
*链式服务:实施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,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免费计量校准、标准制定等技术服务,覆盖企业超2000家。
集成服务"生态圈":多维度要素支撑
一、质量基础设施"一站式"
*平台赋能:整合标准规范、质量认证、检验检测等8类市场监管要素,建设"民营经济服务云平台",企业可在线预约专家上门指导、申领技术帮扶礼包。
*流量扶持:引导美团、京东等网络交易平台为信用良好的民营企业提供流量加权、搜索置顶等激励措施,今年以来已助力150家小微企业线上销售额增长超30%。
二、法治保障"闭环管理"
*包容审慎:动态升级"四张清单"(不予处罚、减轻处罚、从轻处罚、免予行政强制清单),将适用范围扩展至12个行业领域,今年以来对300余家轻微违法企业免予处罚。
*智慧监管:运用大数据、AI技术开展非现场核查,通过税务发票、物流数据等自动分析企业经营状况,检查频次同比减少50%。
*收费清理: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整治,重点核查行业协会、水电气暖等领域违规收费行为,今年以来为企业减负超2亿元。
改革成效:信用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
*企业获得感提升:信用修复"零跑动"实施后,企业办事成本降低90%,满意度达98%;"鹭质贷"等产品已为500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23亿元。
*市场活力迸发:今年1-8月,厦门民营经济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2%,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3600家。
*示范效应凸显:相关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列为"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",吸引深圳、杭州等地前来学习交流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aaa.org.cn/zixun/hangye/2469.html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aaa信用等级公示平台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